中国式现代化的住房保障:从全面到深化,让人民住有所居
元描述: 深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,从全面到深化,分析保障对象、方式和体系,揭示制度重构的意义,阐述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就和未来方向。
引言:
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“抓改革、促发展,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”,深刻指出“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”。住房问题,事关民生福祉,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制度改革,将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作为重要的民生目标,并将其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。十年来,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进,取得了历史性成就,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。
一、全面保障:构建“住有所居”的制度框架
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,住房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。十年来,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在谋划和推进上都体现了“全面”的理念,建立起覆盖更广、保障更全的制度框架,为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1. 战略谋划:擘画蓝图,指明方向
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“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,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”,为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。此后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解决好住房问题,并将其纳入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”的重要内容。党的十九大、二十大报告更是将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,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作为重要目标。这一系列战略谋划,体现了党中央对住房问题的重视,为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,也为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关系的处理、基础性制度和配套性制度的建设以及“人地房钱”等资源的筹措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2. 对象覆盖:普惠民生,惠及全民
住房保障对象从户籍人口迅速扩大到非户籍人口,并将其作为重点,将包括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内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纳入保障范围。2021年4月住建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,进一步体现了住房保障的普惠性。
3. 方式多元:多管齐下,满足需求
住房保障方式也更加多元,使用权保障与产权保障并重,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同步。在政府主导为主的基础上,探索以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住房保障领域,做大住房保障蛋糕。
二、深化改革:构建“住有所居”的制度体系
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是最大的民生,也是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。十年来,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,从体系重塑、机制重构到政策完善,都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1. 体系重塑:完善体系,构建双轨
住房保障体系改革聚焦于住房市场体系与保障体系,以及住房保障的使用权保障和所有权保障两个子体系的深化。2013年住建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《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》,将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;2021年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》,首次提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,以解决青年人、新市民的住房问题。从产权保障而言,2014年起共有产权房代替经济适用房,2023年8月国务院《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》提出的保障性住房,则代替了共有产权房,成为新的产权保障方式。由此,住房保障的两大子体系,即由公租房和保租房构成的使用权保障以及封闭运行的产权保障,正式形成。
2. 机制重构:完善机制,保障公平
住房保障机制改革包括基础性与配套性制度的完善以及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机制的探索。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,探索适合国情、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”。2014年3月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则指出,要“完善住房保障机制。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。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,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,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、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”。2021年3月《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进一步强调,要“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,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,发挥住房税收调节作用,支持合理自住需求,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”。
3. 政策完善:优化政策,精准施策
住房保障政策不断完善,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精准的政策措施。例如,针对青年人、新市民等群体,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租赁住房发展的政策,鼓励租赁市场发展,缓解住房压力。
三、成就显著:住有所居,民心所向
十年来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住房保障制度日益成熟定型,从住房保障的组织架构、制度体系,到运行机制进行了历史性变革、系统性重塑、整体性重构,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已经建成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大幅提升。
1. 保障房建设:规模空前,惠及亿万
数据显示,过去十年,我国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,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,上亿人喜迁新居。2022年全国保租房开工建设和筹集165万套(间);公租房实物保障1520.7万户,比上年增长2.7%,公租房租赁补贴155.6万户,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成效显著。
2. 住房市场稳定:抑制投机,保障公平
通过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、发挥住房税收调节作用等措施,有效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,稳定了住房市场,保障了住房的公平分配。
3. 租购并举:多元选择,公平享有
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,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,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,完善长租房政策,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。
四、未来展望:持续深化,完善体系
住房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,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。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,必须坚持“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”,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的:“更加注重系统集成,更加注重突出重点,更加注重改革实效”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。
1. 加强基础制度建设: 完善住房保障相关法律法规,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体系,为住房保障工作提供坚实法律保障。
2. 深化市场化改革: 探索建立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住房保障建设和运营,提高住房保障效率和效益。
3. 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: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,满足不同群体住房保障需求,打造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。
4. 加强住房市场监管: 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,规范市场秩序,维护住房市场稳定,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。
5. 创新住房保障模式: 探索新的住房保障模式,例如,发展共有产权住房、租赁住房等,为不同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住房保障选择。
常见问题解答
Q1: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?
A1: 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,实现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和住房保障制度的公平公正,最终实现住房的公平分配、合理使用和可持续发展。
Q2: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?
A2: 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,构建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,并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。
Q3: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?
A3: 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,包括保障房建设规模空前、住房市场稳定、租购并举机制逐步建立等。
Q4:未来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?
A4: 未来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将持续深化,加强基础制度建设、深化市场化改革、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、加强住房市场监管、创新住房保障模式。
Q5: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是什么?
A5: 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实现共同富裕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。
Q6: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住房权益?
A6: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持续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,完善住房保障体系,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,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、舒适、便捷的住房保障。
结论:
十年来,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住房保障制度改革,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,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,让住房保障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坚强保障。